作品目錄 |
《第七天》 “濃霧彌漫之時,我走出了出租屋,在空虛混沌的城市裏孑孓而行。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殯儀館,這是它現在的名字,它過去的名字叫火葬場。我得到一個通知,讓我早晨九點之前趕到殯儀館,我的火化時間預約在九點半。”這是余華最新長篇小說《第七天》的開篇,給讀者留下了足夠大的懸念,一個走向殯儀館、將被火化的人,在死亡之後還能留給讀者什麼呢?這次余華用荒誕的筆觸和意象講述了一個比《活著》更絕望、比《兄弟》更荒誕的故事,讓讀者體會到一種寒冬臘月被囚禁於積年冰川裏的寒冷,一種劇烈拉鋸式切膚的疼痛和虐心,一種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後無著無落的絕望。 |
《兄弟(下)》 《兄弟》是余華第一次在寫作時用到尾聲的作品,下部包括尾聲在內共有51章,前面有兩三章寫兩兄弟自己有工資以後的幸福而平靜的生活。接下來,有七章寫了兄弟倆和林紅之間的三角關系,長達六萬多字。《兄弟》上部中,有人說於華從宋鋼父親宋凡平之死就開始烹調死亡的盛宴。在下部裏面,他不會繼續烹調死亡盛宴 ―――除了宋鋼自殺是非正常死亡外,別的人,譬如宋鋼爺爺、老關剪刀、張裁縫等,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生老病死。 |
《兄弟(上)》 《兄弟》講述了江南小鎮兩兄弟李光頭和宋鋼的人生,它通過一個重新組合的家庭在文革劫難中的崩潰過程,展示了個人命運與權力意誌之間不可抗衡的災難性景象,也凸顯了人性之愛與活著之間的堅實關系。它從特定的歷史苦難中發現了愛的寬廣、無私與無畏。我們的故事將從最精彩處開始…… |
《許三觀賣血記》 本書為全國暢銷書,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轟動,並被譯成韓文、德文、意大利文等在國外出版。《許三觀賣血記》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,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欲望。 這是一條綿延的道路、一條亙古的河流、一條雨後的彩虹、一個不絕的回憶、一首有始無終的民歌、一個人的一生。這一切尤如盤起來的一捆繩,被余華的敘述慢慢拉出去,拉到了路的盡頭…… |
《活著》 《活著》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,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,他們互相感激,同時也互相仇恨,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,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,《活著》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,就像千鈞一發,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,它沒有斷,《活著》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,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,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,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。 |
《在細雨中呼喊》 《活著》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,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,他們互相感激,同時也互相仇恨,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,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,《活著》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,就像千鈞一發,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,它沒有斷,《活著》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,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,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,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。 |
《古典愛情》 柳生赴京趕考,行走在一條黃色大道上。他身穿一件青色布衣,下截打著密褶,頭戴一頂褪色小帽,腰束一條青絲織帶。恍若一棵暗翠的樹木行走在黃色大道上。此刻正是陽春時節,極目望去,一處是桃柳爭妍,一處是桑麻遍野。竹籬茅舍四散開去,錯落有致遙遙相望。麗日懸高空,萬道金光如絲在織機上,齊刷刷奔下來。 |
《高潮》 本書收入余華的九篇閱讀和音樂隨筆,他從讀者和聽者的角度對大師們的經典作品進行獨特的解讀,既癡迷、激越,又保持冷靜的思索。音樂的敘述和文學的敘述有時候是如此的相似,它們都暗示了時間的衰老和時間的新生,暗示了空間的瞬息萬變;它們都經歷了段落的開始,情感的跌宕起伏,高潮的推出和結束時的回響…… |
《靈魂飯》 現實生活、對小說和寫隨筆的就的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歷。開始我完全找不到隨筆的語言序,現在已經寫得秀快,但是我認為不能再寫了,因為我發現我寫隨筆的同時寫小說的欲望在減弱。將隨筆的精華結集也足對我三年多寫作隨筆的總結。讀余華隨筆,您會感受到他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文體。他對句子的穿透力達到驚人的程度,以至於現實僅僅存在於句子的力量抵達的空間,含混但是精確,模糊卻又透明。 |
《現實一種》 這是我從1986年到1998年的寫作旅程,十多年的漫漫長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陰沈的白晝過去之後,歲月留下了什麼?我感到自己的記憶只能點點滴滴地出現,而且轉瞬即逝。回首往事有時就像是翻閱陳舊的日歷,昔日曾經出現過的歡樂和痛苦的時光成為了同樣的顏色,在泛黃的紙上字跡都是一樣的暗淡,使人難以區分。 |
《內心之死》 余華對人生冷峻的剖析與拷問;他對歷史與現實清醒的警惕姿態;他對底層生存的熱烈而樸素的愛;他對人性在苦難中散發出的金子般的光輝的覺悟書寫!他是誰?他就是《活著》和《兄弟》的作者余華,20世紀80年代的余華具備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那種逼視世界、洞視存在的勇氣與銳利。 |